1. 首页 > 好词好句 >

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旋律节奏 保卫黄河音色节奏

保卫黄河几分钟

保卫黄河歌曲时长3分01秒。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时期。歌曲时长3分01秒,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歌曲原唱是瞿弦和。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时期。

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电子琴弹保卫河佳拍数

《保卫黄河》全曲采用了明快有力的2/4拍节奏。

强弱恰到好处,又借鉴了广东狮子舞节奏律动的特点以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的狮子舞音乐律为素材。

谱例5这部分的节奏主要是从民间锣、鼓、钹的打击乐器的节奏中吸取的,同时也借鉴了广东狮子舞音乐风格特点,广东狮子舞音乐中大多数以敲击锣、鼓、钹为主,其中保卫黄河主要是借鉴了广东狮子舞中鼓、钹的打击乐器的以下这种节奏类型。

谱例6运用节奏,使歌曲显得豪放、明快、音乐形象分外鲜明。歌曲后各个声部融合在一起,节奏速度加快,紧张,给人以紧迫振奋的感觉,表现出抗日战士们抓紧时间进行后反攻赢得抗战胜利时的壮观场景。

黄河大合唱音乐特征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保卫黄河》作品分析如下: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采用了民间打击乐和广东狮子舞音乐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曲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在齐唱之后,采用二部、三部、四部轮唱的形式,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浩大声势。转调后的合唱,更凸显了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抗日时期,该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没有原唱。《保卫黄河》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保护和关爱,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卫这片土地和这条河流。

拓展:

黄河的发源地: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后流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位于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保卫黄河里第一段出现了具体哪些节奏型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保卫黄河的切分音节奏和附点节奏是什么

是前八后十六。

附点音符:五线谱中用来表示某个音需要演奏时延长一半的原时长。例如,2/4拍中附点四分音符表示该音演奏时实际时长应为一拍加半拍,4/4拍中附点二分音符表示演奏时实际时长应为两拍加一拍即三拍。

附点:附点是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圆点,带有附点音符时值增长至原来的1.5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