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正能量句子 >

穷则独善其身上一句是啥 穷则独善其身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富则达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出处是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篇。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该句出自哪里

【出 处】《孟子 ·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原 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 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 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寓 意】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 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 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见效的心理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

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以下是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 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出自《孟子·尽心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谁说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谁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尽心章句上·第九节》,作者孟子。

原句: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尊重规律乐于采用佳行为方式,就可以悠然自得。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读书人能得到自己的本性。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不会对他失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惠泽万民;如果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现于世间。穷困时独自善养自身,发达时兼顾善养天下万民。

《尽心章句上》作品及赏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节选的句子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 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是孟子对宋勾践说的一句话。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意思是在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在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能这样。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低谷与彷徨。自认为才高八斗可是未必有人赏识,并不是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各尽所需,发挥自身的作用。所以当没人欣赏你的时候,不能自暴自弃,停滞不前或颓废守安逸,而是要更加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优点,添补自身的缺点。

扩展资料:

这局话的原文为: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过来就是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里啊?谁说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是说君子在得志不得志时应有的态度,不是说什么有钱没钱的问题。“独”强调自身,因为他不得志,无法对别人产生影响;“善”是完善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不得志的时候我完善自己的品德。

“兼济天下”,在自己得志有能力时,可以同时帮助天下人。“兼”,是在“独善其身”的基础上“济天下”。

完整的意思就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大概意思是

人在不景气

或是

没有一番事业的时候

做任何事情都要反省一下

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德行

提高自己的智慧

并积积蓄力量

心中要有伟大的理想

当成功了以后

就不要忘记

在什么都不是的时候

那些帮助过

鼓舞过自己的人

自己有的

别人更需要的时候要与人分享

别人遇到苦厄的时候

也要竭力帮助

毕竟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熬过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