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正能量句子 >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包括)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朝:

韩 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宋朝: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 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论》、《伶官传序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师说》《毛颖传》讳辩 送穷文 进学解 原道 杂说四...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段太尉逸事状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封建论 捕蛇者说....

欧阳修:朋论 醉翁亭记 与高司谏书 秋声赋 六一居士传...

苏洵:六国论 管仲论 广士 上欧阳内翰书 名二子说 仲兄字文甫说...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贾谊论 喜雨亭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超然台记 方山子传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德传 武昌九曲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寄欧阳舍人书 醒心亭记 墨池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游褒禅山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韩愈

作者小传

杂说四·马说

杂说一·龙说

师说

原道

原毁

讳辩

争臣论

论佛骨表

获麟解

进学解

送穷文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答李翊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蓝田县丞厅壁记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送杨少尹序

《张中丞传》后叙

子产不毁乡校颂

柳子厚墓志铭

祭鳄鱼文

祭十二郎文

圬者王承福传

毛颖传

补充阅读

原性

原人

原鬼

答吕璧山人书

读苟子

对禹问

《感二鸟赋》序

送区册序

送王秀才序

送王秀才序(或作王埙)

送廖道士序

送高闲上

书中选取了“八大家”在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其中的大部分篇目人们耳熟能详,小部分篇目则是我们向读者推荐的精品,相信广大读者一定能通过《唐宋八大家散文》欣赏和领略到“八大家”散文的独特魅力。此外,考虑到“八大家”生活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其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与现代有很大不同,我们特意给每篇散文配上了题解和白话译文,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消除阅读上的障碍,让读者朋友更轻松、更全面地去理解“八大家”散文的精妙所在。

1·韩愈 《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答李翊书》2·柳宗元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 《黔之驴》3·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 《丰乐亭记》《五代伶官传序》4·曾巩 《墨池记》《醒心亭记》《拟岘台记》 《南轩记》 5·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上人书》 《原过》 《原教》 《伤仲永》6·苏洵 《战国策》《管仲论》 《六经论》 《谏论》7·苏轼 《方山子传》《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8·苏辙 《墨竹赋》 《答黄庭坚书》《黄州师中庵记》 《武昌九曲亭记》

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哪八位?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历来被人们学习、传诵,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

“唐宋八大家”之名,最初是明朝初期朱右提出来的,但他编选的《八先生文集》不传于世。明朝嘉靖年间,文学家茅坤选择唐宋时期八位散文名家的作品编撰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唐宋八大家”之名,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为大家所承认。

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本关于八大家散文的合集。自茅坤之后,“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各种选本也陆续问世,如清代高嵣《唐宋八家钞》、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都是以茅坤的选本进行编撰的。

“唐宋八大家”的前两家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人都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属于宋代,而且都是北宋时期的六位文学家,他们分别是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详解: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直,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发纤穰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柳塞兀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时名谁可嗣,父子尽贤良——苏洵

胸中万卷书,笔无尘俗意——苏轼

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

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曾巩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王安石

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_(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_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12年10月25日[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家、文学家,且在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家。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_、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散文:

感二鸟赋并序,杂说(一),杂说(四),赠张童子序,画记,祭田横墓文,太学生何蕃传,与孟东野书

柳宗元散文:

种树郭橐驼传,吊屈原文,晋文公问守原议,愚溪诗序,愚溪对,三戒并序,永州龙兴寺息壤记,送薛存义序,捕蛇者说

欧阳修散文:

朋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

苏洵散文:

几策,审势,审敌,权书,心术,法制,强弱,攻守

苏辙散文: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齐州泺源石桥记,齐州闵子祠堂记,王氏清虚堂记,东轩记,筠州圣寿院法堂记

苏轼散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

王安石散文:

送孙正之序,张刑部诗序,灵谷诗序,送陈升之序,送陈兴之序

曾巩散文:

试中书舍人制诏三道,特进观文殿大学士除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制,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制,敕监司考核州县治迹诏,曾肇转官除吏部郎中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