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

豆蔻年华是指男还是指女(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还是男子)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的女孩子?

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后面到了十五岁,就是及笄之年,十六岁就是二八年华,也称为碧玉之年。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三十岁称为半老徐娘。

泛指少女十三四岁之时。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òu kòu nián huá,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唐· 杜牧 《赠别》诗。

用法

偏正式 ;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鲁迅 《 且介亭杂文二集 ·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

石三友《 金陵野史 ·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辨析

【 近义词 】黄金时代、金色年华

【 反义词 】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十三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的年龄是指尚未成年,故称人的年龄(主要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別》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是豆蔻年华所指的女孩子的岁数,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12到14岁

豆蔻年华指的是刚刚开始在生理和心理上走向成熟的年轻女子。

古人寿命很短,一般不超过五六十岁,因而12到14岁的女子已经基本成型。

豆蔻年华是指14至16岁左右的少女时期,此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也因不同文化、地区而略有不同。

豆蔻年华其实是指十三四岁左右的女子,但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总是用错。甚至认为二十多岁的女生也是豆蔻年华,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没结婚的女人都可以说是豆蔻年华!

“十三岁”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的少女。“豆蔻年华”出自唐朝诗人杜牧所著《赠别二首》一诗中,因为农历二月“豆蔻”的嫩梢的就长的亭亭玉立,甚是美观,诗人看到之后有感而发,写下诗作,从此“豆蔻年华”就成了少女的专属词。


豆蔻年华一般指14-16岁左右的少女,即处于青春期的阶段。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八九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所以头发下垂。

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就是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出嫁了。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由于已经成年,但是体格比较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男子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为出一份力。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总角指8一14岁,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垂髫3一8岁,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及笄指女孩15岁,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豆蔻指女孩13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弱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总角:借指童年时期垂髫:也指儿童及笄:女子15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20岁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