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绝句_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绝句的意思

二年级下册二古诗二首绝句。绝句是从第一句什么觉什么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和动词上都是从视觉,而鸣则是从听觉角度。

绝句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从听觉视觉上描写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重在诵,《绝句》重在唱。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联络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我首先谈话揭趣,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使我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清虚实。

在理解诗意时,我只让学生初步体会感情,自学古诗确有难度,所以教师只要求学生初步体会感情,我只是抓住古诗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情”为主线,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绝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折射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教学时,由于学生已有了学习第一首古诗的经验和方法了,我就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品读诗意。“说一说”:用自己的话来感受诗句,阐述诗意。“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用画笔来表现、画出诗意。“议一议”: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评价诗意。然后通过精读感悟,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有的用朗读的方法向大家汇报,读得很有感情,从他们的朗读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有的用画一画的方法,看他们一边看着自己的画一边讲述著诗意,非常的流畅和贴近诗意,使我们全班同学受到了一次美的薰陶。有的用说一说的方法,你一句我一言把诗意说得头头是道。还有的既读又说,把一首古诗嚼得滚瓜烂熟,一堂课下来,一首诗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说出诗意学会运用了,但由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很肤浅,所以学生的理解也没有更深的层次。

古诗二首绝句主要写了什么?

古诗二首绝句主要写了如下内容:

第一首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古诗《绝句二首》是北宋诗人关澥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的是诗人忆念中的江南之春:小艇,雨点,缫车声,楝花风,这些零散的印象和梦忆的片断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江南乡村的风景小品。第二首通过对作者官小而可以安心做江南之梦的抒写,表现对疏懒自在的生活感到心安理得无失意之感,实际则透露了作者不甘心无所作为而又无可奈何的神情。这两首诗写日常生活中的闲趣,平直浅显,无多深意,构思巧妙,颇多含蕴。

绝句二首 唐朝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一

秀丽的江山沐浴着春光,风中充满花草的芬芳。

燕子双双衔泥筑巢忙,江边鸳鸯对对睡在暖和的沙滩上。

译二

白色的水鸟在碧绿的江水中嬉戏,山中草木青青红花似火。

又是一年春天转眼成过去,何年何月返回家乡?

分析

两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然而归期遥遥,春色越美越能反衬诗人归心似箭!

《绝句二首》第一首描写生意盎然的春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

两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然而归期遥遥,春色越美越能反衬诗人归心似箭!

绝句二首 唐朝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一

秀丽的江山沐浴着春光,风中充满花草的芬芳。

燕子双双衔泥筑巢忙,江边鸳鸯对对睡在暖和的沙滩上。

译二

白色的水鸟在碧绿的江水中嬉戏,山中草木青青红花似火。

又是一年春天转眼成过去,何年何月返回家乡?

分析

两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然而归期遥遥,春色越美越能反衬诗人归心似箭!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主要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闲居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在写景之中。诗歌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绚丽多彩、清晰开阔的画卷。

绝句主要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语文作业二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李白, 绝句杜甫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绝句》

【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绝句》,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 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 篇二 】

教学内容:

教学第 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二年级《古诗二首》绝句的意思是什么?

二年级《古诗二首》中的《绝句》的意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闲居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在写景之中。诗歌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构成一副绚丽多彩、清晰开阔的画卷。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的“碧”“红”,呈现出一副娇艳的画面。那翠绿的莲叶,涌到了天边,气势宏大;那娇美的荷花,在艳阳映照下,格外红艳。通过“黄鹂”与“翠柳”,“白鹭”与“青天”两两相对,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副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春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