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

描写节日风俗的诗句 描写节日风俗的诗句六年级

关于节日风俗的古诗

关于节日风俗的古诗如下: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节日风俗的诗句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

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民俗节日的古诗

描写民俗节日的古诗具体分享如下: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这首诗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诗人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

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赶写桃符,准备庆贺新年一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年将至的欣喜与期待之情。

关于节日习俗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有下面这些:

1、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主题: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

2、除夜雪 陆游 (宋):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3、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主题: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有诗意,为销魂的时刻。

描写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