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伤感句子 >

鲁迅先生写的母亲 鲁迅母亲是

鲁迅母亲简介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绍兴乡下安桥头人。她没有正式上过学,幼小时,塾师给她的兄弟上课,她只能站在门外偷听。不久,连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

她就自己找些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别人,终于以自修获得看书的能力。她最初读的是弹词之类,随后看的是,鲁瑞书看得很多也很快,每隔一个时候,她就会说:“老大(指鲁迅),我没有书看哉!”。

扩展资料

鲁瑞的事迹

鲁瑞的祖父、父亲当过京官,在偏僻的安桥头可谓是大户人家了。她从小接受传统的家庭教育,不仅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而且待人和蔼、宽仁而富于同情心。她时常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钱,送给急需的人。

家里人有时对佣人说话不和气,她总是说:“不要大声小气说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可以同他讲么!……”她还给雇工王鹤照做鞋、袜、衣服。2013年绍兴鲁迅故居内,还陈列着她做针线活用的工具,和亲手为王鹤照缝制的一只袜船。 鲁瑞还热心教王鹤照识字。

鲁瑞乐观、开朗。有时,媳妇们因生气不吃饭时,她便说:“你们每逢生气的时候,便不吃饭了,这怎么行呢?这时候正需要多吃饭才好呢,我从前和你们吵架,便要多吃两碗,这样才有气力说话呀。”用周作人的话来说:“这虽然一半是戏言,却也不难看出她强健性格的一斑。”

鲁瑞也是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清末天足运动兴起,她就放了脚。本家中有人扬言:“某人放了大脚,要去嫁给外国鬼子了。”她听到这话,不屑置辩:“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

1902年,鲁迅在日本给母亲写信,要她放足、剪发,她回信说:“老大,我年纪已大,头发以后剪,足已放了。”后来鲁瑞又剪了头发。绍兴光复后,她还劝有的男人把辫子剪掉。

在她七十多岁时,看到青年人织毛衣,她也要学,做得不好就拆掉重织,一次又一次,日日夜夜,坐下就拿着织针,终于,连复杂的花纹都给织出来了,衣服也编成功了。鲁迅看了也佩服地说:“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参考资料来源

鲁迅笔下母亲的形象是什么?

开明的母亲。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散文特色

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相比他的杂文这些文章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

《朝花夕拾》侧重于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的真切忆述,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鲁迅关于母亲抒情散文

如果我是珍珠,母亲就是闪光的丝线,有了母亲,我们才能颗颗相连,成为一串璀璨,耀眼。

如果我是溪流,母亲就是奔腾的大河,有了母亲的带领,我们才能穿越山谷,勇往直前。

如果我是白云,母亲就是深邃的蓝天,只有在母亲的怀抱,我们才能任狂风劲吹,翻卷。

如果我是小草,母亲就是广袤的草原,汇聚着生命的原野,将绿色延伸到大漠,天边。

如果我是一棵树,母亲就是雄伟的大山,让我们汲取泥土的精华,长成参天大树,让森林随着山岭绵延。

如果我是一滴水,母亲就是浩瀚的大海,包容着骤雨狂风、云雾霜雪、大江大河,海纳百川!

啊,敬爱的母亲!您用乳汁、用心血把儿女养大,儿女们成才幸福,您再苦再累也情愿心甘。您博大的胸怀,容得下人生的无奈;您坚韧的品格,可以战胜生活的艰难。

您头上的根根华发,记载着对家庭、对子女浓浓的牵挂;您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铭刻着对儿女殷切的期盼!

守候家庭、养育儿女,您从来没想过有回报;您无怨无悔的爱,长于黄河,重于泰山!

您用无私的付出,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您用女性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世界、家庭的半边天!

啊,伟大的母亲!有了您,世间就充满了爱;因为有母亲,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也许,母亲依然健在,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也许,母亲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伟大的母爱啊,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永远扎根于儿女的心田!

绚烂的晚霞,像母亲那亲切的笑脸;绵绵春雨,如母亲对儿女细细的叮咛,一串串;柔柔的微风吹过,就像母亲亲吻着我们的额头;火红的阳光,是母亲把全部的爱,洒向人间!

我庆幸,庆幸自己拥有、享受过厚重的母爱;我懊恼,懊恼自己无才,写不出歌颂母亲的更贴切的语言……

乌鸦尚知道反哺,更何况人类!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要为自己、为母亲留下一丝的遗憾!

鲁迅先生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从1930年到鲁迅逝世时,六年多的时间里,写给母亲的书信就多达116封,先生不仅在家书里向母亲报平安,免得母亲挂念,还经常把近照寄给母亲。母亲收到鲁迅寄来的照片,常放在枕边,想念时就拿出来看看。也同样是出于孝心,让鲁迅对母亲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直到临终前才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出了自己患有肺结核的实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