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伤感句子 >

波德莱尔的诗值得看吗 波德莱尔的诗集

《魂 [法国]波德莱尔》读后感

就像长着野兽眼睛的天使,

我会回到与你幽会的卧室,

我会和夜的黑影为伴,

无声无息地滑到你的身边。

我会给你——我的棕发美人,

像月亮一样寒冷的吻;

我会给你以蛇的爱抚,

像蛇一样缠着墓穴匍匐。

等那铅色的黎明刚欲萌动,

你会摸到我的位置已空,

衾席将一直冷到日暮。

让别人凭借一片温存

主宰你的生命和青春,

而我呢,我情愿凭借。

(飞白译)

【赏析】

在《恶之花》中的许多爱情诗里,我最偏爱的一首是《魂》,原文的标题Revnant(魂,幽灵)是从动词revenir(回来,再来,重现)化成的动名词,指的是从阴世回到生前住处来的灵魂,颇有《聊斋》里那种鬼魂缭绕老宅的意味。爱情诗为什么写得这么阴冷呢?纵然波德莱尔并不摹写,他的诗却仍然反映着时代和,波德莱尔爱情诗的阴冷,曲折地然而深刻微妙地反映出了当时的阴冷。看看《魂》这首作品吧,我们发现其中不再有“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拜伦)的明朗,不再有“我忆起了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的柔情。夜莺玫瑰的歌随着浪漫主义的热情消逝,在波德莱尔诗中出现的是另一种气氛,另一种意象。

在这些意象中,占中心位置的是抒情主人公——“魂”的形象,这是一个“恶魔情人”的形象。的恶魔撒旦,原来是一个大天使,因骄傲叛逆上帝而被贬入地狱,他为了对上帝实行报复,才化身为蛇,去引诱夏娃摘食禁果。“魂”的形象在许多方面给人以撒旦的暗示。为他作衬托,还有夜的黑影、月亮、墓穴等意象,就连黎明也被加上了“铅色的”形容词!读这首诗,给人以鬼气森森的感觉,特别是“寒冷的吻”和“蛇的爱抚”,(“像蛇一样缠着墓穴匍匐”!)堪称奇绝之笔。

《魂》虽写得如此阴冷,但是,难道波德莱尔的爱情诗中真的没有热情吗?不,不是的。波德莱尔假托的“魂”,和《聊斋志异》中假托的“鬼”一样,其热情超过了“人”。不过波德莱尔写的是热到发冷的热情,像蛇一样紧紧缠绕,像魂一样牢牢执着,其激烈比浪漫主义的歌有过之而无不及。苦难吞噬了一切,幸福不属于我们,让幸福者“凭借一片温存”去主宰你吧,“而我呢,我情愿凭借”!——这种与苦难融合为一的一往深情,是其他诗人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

波德莱尔是写苦难美、忧郁美的。他情愿写忧郁而不写欢愉,情愿写苦难而不写幸福,情愿写悔恨而不写宁静,情愿写爱情的而不写爱情的甜美,因为他在后者中看到了粉饰和虚伪。他曾在《随笔》中写道:“我并不主张欢乐不能和美结合,但我的确认为欢乐是美的装饰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却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我几乎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美会没有‘不幸’存在其中。”在《魂》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忧郁而灿烂的美,这种阴冷而残酷的柔情。

(飞白)

波德莱尔代表作在欧洲文学的地位和意义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这种东西纯属某些人的体会,太概念化,搞不清的,有本事的能赚些稿费之类。

法国十九世纪最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月之愁 [法国]波德莱尔》读后感

今夜月儿愁,倦意更浓厚,

像一位美人倚着层层云褥,

心神恍惚,用轻柔的手

在入睡前抚着起伏的双乳。

她憔悴无力,在一片柔软的雪崩

那缎子般的背上,不禁阵阵昏迷;

她的眼光掠过这片白色的幻想,

看它像繁花万朵直上天际。

一滴泪珠凝结着闲愁恨事,

从她颊上流下,滴落尘世。

一个虔诚的诗人通宵独醒,

用掌心接住这滴惨白的泪——

一颗碎玉反射出虹也似的光辉,

把它珍藏心中,远离太阳的眼睛。

(飞白译)

【赏析】

这首诗第二句“像一位美人倚着层层云褥”,在修辞上虽可视作“明喻”或“拟人”,但通览全篇之后便可知,这“月之愁”既非抒发人之愁的明喻,也非借物抒情式的拟人,而是用诗人的精神世界与诗人眼中的现实世界共同建构的一个象征世界。正如波德莱尔所说:“一切事物: 形式、运动、数字、颜色、香味,无论在精神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中都富有意义,可以互相交叉,互相颠倒,互相沟通。”这一的契合理论为现代诗歌艺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立体性空间,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着力表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应、通感和契合。在这首《月之愁》里,我们既感受到夜月的柔美、皎洁和梦幻色彩,也体味着明月的愁情倦意、憔悴无力,和她颊上流下的怨恨泪滴。这鲜为人知或者说广大凡夫俗子即使在正视月亮时也难以发现的“月之愁”,正是波德莱尔认为隐藏在现实这张帷幕下的事物神秘的真相,因而唯有“一个虔诚的诗人通宵独醒,/用掌心接住这滴惨白的泪——”他愿将这神秘的真相昭示给众人。而我们若要真正地认识世界,也需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心灵去与现实世界的潜在含义交感和契合。

这首诗较有代表性地表现了波德莱尔的美学见解,波德莱尔在其代表作《恶之花》里对现实表示了不满和批判,但他追求用优美的艺术形式去揭露和人性的丑恶,这首诗在意象、构图、色彩、音韵上都精致、奇丽,带有较浓的唯美主义色彩。波德莱尔开创的欧洲象征主义诗派力图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外另辟蹊径,他们以直面人生、不避丑恶的态度鄙视浪漫主义缺乏现实根基的主观理想,同时又以主客观的相互契合交感嘲弄那些无力看破客观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象征主义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的确给20世纪的世界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其次,这首诗的结尾以象征性的语言暗讽了“太阳的眼睛”。波德莱尔的诗中虽大规模地、前所未有地描写了和人性的丑恶,但他在此暗示: 诗人的笔下即便没有太阳似的光明,但诗人心中珍藏的碎玉,却能“反射出虹也似的光辉”,也即诗人将以内在的“美”的态度、“善”的情感,来表现“丑”的和人生。这首《月之愁》中的夜月,不仅心中凝结着“闲愁恨事”,而且诗人骇世惊俗的笔墨使月这个“美女”多少带着一种 的倦容和恍惚,但诗人并不引导我们去“欣赏”她,而是曲折地暗示: 明月应有的贞洁和宁静现在已荡然无存,“美”,也和诗人一样,正在“理想”和“沉沦”之间挣扎、浮沉。

当波德莱尔视主观世界比客观世界更“真实”,试图去发现隐藏在现实帷幕之下的事物神秘的真相时,他不仅确立了艺术的自主意识,创造着不同于(往往是高于)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而且由此,他也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和联想性扩展至从未有过的密度。这首《月之愁》语调凝练浓缩,音韵严谨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了玄想和奇思。形象既具有触摸可得的凸显效果,又凝聚着幽微诡秘的主观意念,它们唤起了读者闻所未闻的神奇景象,也促使我们去努力探寻诗人隐蔽的寓意和人生的奥秘。

(潘一禾)

〔法国〕波德莱尔《高蹈》赏析

《〔法国〕波德莱尔·高蹈》经典诗文赏析

凌池塘之上,凌溪谷之上,

凌驾山岳、森林、海洋、天云

超越那太阳、超越那霄汉,

超越那繁星满空的界疆,

我的心灵啊,你动作敏捷,

象一善泳者沉迷于波浪,

你欣然犁过深邃的无穷

以无法描述的男性狂热。

飞吧,远离这病态的烟瘴,

到崇高的大气中去洗淘,

酌饮充沛于晴空的净火,

如酌饮清醇圣洁的琼浆。

抛弃烦闷与无边的愁怀,

那紧压混沌人生的重累,

幸福的人能够举起健翅

冲向光明而宁静的境界;

幸福的人,思想有如百灵,

自由地飞向清晨的天空,

——翱翔人世之上,轻易从容

了解花枝与静物的语言!

(施颖洲 译)

《高蹈》 是收入 《恶之花》第一个栏目 《忧郁与理想》中的一篇,叙述了诗人内心状态的忧郁以及通过多种途径挣扎并摆脱忧郁的理想的反映。 诗人竭力从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和陶醉中消除他的悲楚, 但终以失败告终。

全诗通过诗人幻化自身作凌空飞翔,来表露精神上的向上与高扬。诗中脱离, 介入超越现实的观念世界和忘我的境界, 使人深觉心旷神怡。

诗人相信, 谁能进入万物感应的超脱境界, 即远离凡人世界自身制造的有毒“烟瘴”,“到崇高的大气中去洗淘”, 把“净火与琼浆”当作纯粹的神酒一样“酌饮”, 把“无边的愁怀”, “紧压混沌人生的” 累累重负抛弃,谁就能展开“健翅”冲向宁静光明之巅, 进入无穷幸福的疆土。 谁的思想能如一只自由的百灵鸟飞向 “清晨的天空”,谁就是有福的人, 他的雄心便能高傲地步入深邃的无限。 也只有进入如此心态的“高蹈” 者, 才能离开俗界, 能够听到树言石语, 这沉寂于大自然里的神秘的语言。

这里充分表达了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 他认为可感知的世界, 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反映, 在各种感官的材料之间捕捉秘密的“通感”,这丰富的感知里具有一把打开宇宙的钥匙。

波德莱尔的诗歌主张, 事实上是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安曼努尔·史威登堡理论在文学领域内的形象阐述, 解释外在世界与内在精神的关系。 史威登堡的“对应论”确认:自然界变化万千的草木山石是都能发出信号的“象征的森林”。主张“物我同一”。 认为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相互对应关系。可见物质与精神之间有互相契合的情况。

由此可知, 《高蹈》体现了波德莱尔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和创新。他一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沿习已久的直抒胸臆和客观式的白描手法,主张用色、 声、 味来暗示内心复杂的风暴。

提倡自然和人在象征意义上的交流与默契, 色、 声、 味三者互相呼应, 在视觉、 听觉、 嗅觉的综合印象里产生“深刻的统一性”, 以达到心灵和感官狂热享受的复杂艺术美感。

正因人的精神升化到“万物感应”的境界, 才能作凌驾一切之上的“高蹈”。 如诗的头几行所言:凌驾于池塘、 幽谷、 山峦、 丛林、天空、海洋,对霄汉、太阳、星空和无限广袤的天宇作全方位的超越。

(柳易冰)

请问各位是如何欣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呢?拜托各位了 3Q

波德莱尔

的《恶之花》

是一部表现

西方

精神病态

和病态的

诗歌艺术作品

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

他的后继者魏尔伦认为

波德莱尔

“深刻的独创性”

在于对现代人的表现

并指出:

“依我之见,

未来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

为了不挂一漏万

必须认真而虔诚地阅读这本书,

因为这是本世纪的精华

本世纪一切的集中反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