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励志句子 >

赞美粽子的经典诗句,你还在找寻吗?

赞美粽子的经典诗句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李隆基

原文: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端午节吃粽子的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你还在找寻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端午节关于吃粽子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端午帖子·皇后阁

【作者:周必大】

何处宜佳节,风光大内家。

争新九子粽,竞巧五时花。

2.端午独酌

【作者:杨万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3.端午词·御阁

【作者:晏殊】

九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

汉宫尽祝如天寿,鹊尾炉烟起瑞香。

4.端午词·内廷

【作者:晏殊】

披风别殿地无尘,辟恶灵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

5.重五听谈昨梦

【作者:项安世】

节里听儿辈,杯行话日期。

别来三剥粽,忆著四颁衣。

久病忘前后,斯言果是非。

只疑清夜梦,曾到九门归。

6.次韵和黄江陵重午二绝

【作者:项安世】

老便蜜粽加餐易,病却蒲根仙嚼难。

系腕只馀心似结,沐芳谁与臭如兰。

7.宫词

【作者:王仲修】

金盘碧粽裹雕菰,九节菖蒲渍玉壶。

拓地直临四海岸,朱书无用辟兵符。

8. 江头十日雨

【作者:陆游】

江头十日雨,雨止春已荆

残红如扫空,草木皆绿润。

村墟樱笋闹,节物团粽近。

可怜笠泽翁,百忧集双鬓。

赋诗空自清,学道了不进。

林间一瓯茶,晤语君勿吝。

9.夏至

【作者: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10.五日

【作者:仇远】

湘魄能传楚泽芳,何如倒载醉襄阳。

夕阳空照栽葵圃,宿雨难乾打麦常

龙去涎留丹井湿,燕归泥落墨池香。

枉将黍粽沉蛟窟,移与江村饷水荒。

关于吃粽子的诗句

1. 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配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配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2. 有关赞美粽子的诗词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原文: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3.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朱熹的诗句

没有朱熹的诗句来描写吃粽子的风俗。或许你要找的是朱熹的《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有提到重阳节。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哲学,是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4.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朱熹的诗句

没有朱熹的诗句来描写吃粽子的风俗。

或许你要找的是朱熹的《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有提到重阳节。《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年代: 宋 作者: 朱熹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非孔子亲传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哲学,是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赞美“粽子好吃”的诗句有哪些?

1、《竞渡歌》

年代: 唐 作者: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

会到摧车折楫时。

2、《端午日赐衣》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减字木兰花 竞渡》

年代: 宋 作者: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4、《端午日》

年代: 唐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

年代: 唐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赞美粽子味美的诗句

赞美粽子味美的诗句如下:

1、粽子和晃动的桨声,丰满了五月的乡愁,却丰满不了枯瘦的岁月。

2、年复一年,粽香依然。中华之魂闪耀东方,国之爱,民之情。脉脉不息,绵绵流长。

3、汨罗风起现波澜,粽香四溢鱼争欢。报国无门空怀志,泪洒九州惊昊天。乱世风流藏不住,诗韵巨著永流传。亮节风骨鉴日月,名士忠胆誉千年。

4、艾草挂在门扉,城阁楼榭处,琴声中粽香弥漫,楚辞流淌楚江湘水。

5、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6、粽叶清香情意重,彩线包扎情牵动。粽子粘绵情意绵,红白黄糖情感甜。肥肉瘦肉情浓厚,糯米纯香情挑豆。葡干红枣情似宝,运河圣水情未了。菖蒲雄磺情意长,艾草洗浴情鸳鸯。

7、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8、我的不识字的母亲,不知道关于屈原的故事。她只是在每年的这一天,都早早地去山坡上,摘一束带露的艾草插在门上,把包好的粽子煮在锅里。

古诗词意义

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