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句子 >

明清时期的琵琶曲都有哪些?(上)

明清时期的琵琶曲都有哪些?

随着器乐合奏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合奏曲,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浙东锣鼓》、《冀中管乐》以及《管弦十三套》等。器乐独奏方面,出现了大量的七弦琴及琵琶独奏作品,明代朱权收集出版了《神奇秘谱》,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琴曲集。明清两代的琴曲《渔舟唱晚》、《平沙落雁》、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成为传世之作。

琵琶:

琵琶在隋唐(581——618)之前,是对抱弹拨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今天的曲项琵琶起源于波斯,约公元六世纪中叶时传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由唐代的木拨弹奏,逐渐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多年来,形成不少琵琶流派,的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乐曲各派在乐谱、指法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苹,又名文彬,(1784-1859),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镇人。擅琴兼唱昆曲,好诗词、篆刻、绘画,通医学,曾以行医为业,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的艺术家。

他认为,曲谱一向为各派内师徒间直接授受,乐曲始终没有能够用以广泛传播的、集大成的曲谱,而在传抄过程中,常有“鲁鱼亥豕之讹”,致使琵琶的演奏艺术受到限制,这对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