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好词好句 >

儒家经典名句(儒家经典名句做人)

本文目录一览: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名句

儒家思想对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 传统 文化 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儒歯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墀洲,同敕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嚟,日亦不踌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豁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篪》

11、出其东门荭,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 名言 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坻,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鸠《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懤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螭,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13、学而时习之, 句子 温故而知新。《论语》 骤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魍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儒家经典名句100句

儒家思想对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 传统 文化 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鳝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 名言 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鸠、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喌》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镑《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墀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酬》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闳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13、学而时习之, 句子 温故而知名句新。《论语》

14、奢则懤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砾。《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雠,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你好,儒家经典名句太多了,我给你几个:“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很多的,祝你生活愉快。

儒家经典语录,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儒家思想对的发展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 传统 文化 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绉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偢》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怞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闳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镬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 名言 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峯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儒家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锕尝无诲焉。《论语》

10、 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鸱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黐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13、学而时习之, 句子 温故而知 侴新。《论语》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魉,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俦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荭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你好,儒家经典名句太多了,我给你几个:“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很多的,祝你生活愉快。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1. 德者事魑业之基。《菜根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侴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紬给后代留下幸踌福,贯做恶事的家 瞓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炿》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做人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儒家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继籀而推广到尊敬别人㤘的啻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搒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袤子荣辱》 译: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 瞓礼义便是耻辱经典。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丒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搒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译: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译: 广泛地学习满足,幚身体力行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译: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译:怞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译: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伬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儒家格言》 译: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敕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藿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译: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蜯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殠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魍,建喌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丒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 砺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 语礼制》 译: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殠,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造一座高山,如果少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经典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译: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译: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译: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驺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译: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镑是生存之本。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做人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译: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成长的时光无法逆转, 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名句谭后集百九》 译: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菗。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译: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锕;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胆欲大畴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译: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亜攻玉。《诗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藿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经典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译: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译:诗表达志向,歌抒 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译: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砥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译: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镬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译:词以境界高为,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敕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章是治国安邦楱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译: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译:天地相合梼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歯。《荀子.天论》 译: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译: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黐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译: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译: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译: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经典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嗤不中。唐.王勃《释迦成道记》 译: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饬思录.治体类》 译: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螭《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酬,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译: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译: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韩愈《原道》 译: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牰苏轼《策别安万民》 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蜯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坻儿语》 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呪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绉。——《三字经》 儒家经典中一些有关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褫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等。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峯够赡养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咮长寿而高兴,一名句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儒家思想对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 传统 文化 的主砾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羴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 名言 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薨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瘛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畴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魉,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牰。《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腌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伬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羴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夿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13、学而时习之, 句子 温故而知新。《论语》

14、奢 雠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竑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你好,儒家经典名句太多了,我给你几个:“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很多的,祝你生活愉快。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 峁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 砺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 媸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幚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楱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驺《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译: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啻,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豁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鸱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亜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砥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腌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译:志向褫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 骤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夿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咮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译: 广泛地学习满足,身体力行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译: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译: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译: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 峁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胄丈 媸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不能改变志㤘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译: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做人不篪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青色从蓝草中鳝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篪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 语礼制》 梼译: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晷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造一座高山,如果少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篪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疝: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饬不应浪费时间 12.积财千万,无籀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译:积聚万贯家财,俦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译: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敕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译: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薨.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译: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译: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成长的时光无法逆转, 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18.学无懋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译: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吜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译:做官儒家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胆欲大而心欲疝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译: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瘛》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懋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俦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译:学与菗问是相辅相成偢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译:诗表达志向,歌抒 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译: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译: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译:词晷以境界高为,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锕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同声相嚟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译: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译: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吜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译: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译: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译: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魑。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雠,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译: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译: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成道记》 译: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俦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译:天下的事情,不前进胄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嗤远袤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译: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紬子.不苟》 译: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篪.韩愈《原道》 译: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做人萎失消亡。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炿儿语》 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儒家经典中一些有关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锕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等。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