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好词好句 >

岁寒三友诗歌 岁寒三友诗歌原创

您好,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岁寒三友诗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简单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副天然白描写意,山很深很大很密,如果不是这里很熟的人是很容易迷路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师付进山采说明很艰辛,也很费时,说明师付人很本分,是性情中人呵。

4、寻隐者不遇朝代:唐代作者:贾岛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去了。

7、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8、鉴赏: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9、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10、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11、“云深不知处”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句,上一句是“只在此山中”。

12、全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诗如下:《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1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15、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16、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17、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18、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19、“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20、接着又把“采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21、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22、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23、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