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句子 >

八面玲珑出自什么典故

《游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

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原文: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作者解析: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八面玲珑是什么意思?

【八面玲珑】 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宋˙葛长庚˙满江红˙钧天高处词: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古典复音词汇辑林˙册一引马熙˙开窗看雨诗:洞房编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 形容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虽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

八面玲珑 注释: 形容处世圆滑

善于应付。 相关成语: 左右逢源

面面俱到

面面俱圆

八面见光

四处碰壁

处处碰壁

形容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

游江文言文翻译

《游江》为郑板桥先生的作品,以下是我搜索整理一篇游江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

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

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学者:做学问的人

诚:的确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的思考或欣赏。

小李将军: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大李小李”开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富丽堂皇。将军这个称呼让后人容易记,所以,后人多以将军名之,其本名倒被忽略。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作者

郑燮

(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赏析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一、注释

1.辙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这里比喻被坏人或对手利用的蛛丝马迹和把柄。

2.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言语上八面玲珑,顾全大局,入情入理深入人心,不被对方抓住把柄。

3.瑕谪:过失、缺点、疵病、把柄。

4.数:计算、比喻谋划、大事。

5.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6.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7.善结,这句比喻君子善于团结人,说话做事顺天理得人心,讲信用,用无形的品德胜过有形的绳索和约定。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8.袭明:心胸广大,包容万物,光明正大,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

9.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10.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二、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行动的辙迹而让别人轻易地发现;善于言谈的,不会顾此失彼而让让别人抓住把柄;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筹子用心算口算就直接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就可以使人不能打开(也比喻善于防守的人藏于九地之下,使人不可攻);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也比喻善于团结的人,不用缔结条约)。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圣人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善人),不爱惜不善人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三、赏析

1.这一章体现了道家的博大胸怀,对于一切人都要包容。对比自己的人,要学习,对比自己的人,也要爱惜借鉴。他的意思可以用孔子说的话来诠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一句相似的话也可以诠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子在第63章也说过:“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2.这一章还有一个意思,要重视本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上。比如在言、行、数、闭、结五个方面,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够挂一漏万。比如善“结”之人,两个人之间不能仅仅看到两个人签了条约,要真正的在利益上相互帮助,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地结成朋友。比如善于说话做事的人也是如此,要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说话做事不能够仅仅看一个人说话说的是否漂亮,而要言行相顾,言行验证,听其言而观其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