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句子 >

端午节的两个故事 端午节的两个故事简短

端午节有哪些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介子推、勾践操练水军、纪念孝女曹娥等。

1、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后世人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端午节。

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吴国大战越国胜利后,越王请和,伍子胥建议应消灭越国,但吴王同意越王请和,终吴国没落,伍子胥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4、勾践操练水军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5、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主要传说故事是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官员,他因为关注民生、主持改革、主张联合抗秦等原因,与本国权贵发生了冲突。在秦国攻打楚国时,他被贬到汨罗江畔,终在那里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活动,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敬仰和怀念。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荐,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后,楚王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

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

端午节的故事有:

1. 纪念屈原说。

2. 纪念伍子胥说。

3. 纪念孝女曹娥说。

4. 纪念越王勾践说。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一些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有哪些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传说很多,“纪念屈原”是有广泛性的,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思想高洁,一心想振兴祖国,要楚王励精图治,亲贤远小人,让楚国能强大。但楚王却听信小人,把屈原流放到湘南,屈原满怀悲愤,写下绝笔作《怀沙》后在汨罗江抱石投江自尽。楚国到江边想打捞他的身体,就在江上划舟,敲锣打鼓,希望能把鱼虾赶跑,并用粽叶包饭做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遭到伤害这种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到今天,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诗人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