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句子 >

一挥而就的意思 一挥而就的意思和用法

一挥而就的意思

一挥而就的意思是一挥笔就能成功。

【释义】挥:挥动。就:成功,完成。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也作“一挥而成”。

【出处】艾颇为异,时亦讽诵。果会李愚知举,试《铸鼎象物赋》,事在卷中,一挥而就。

【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用法】“一挥而就”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说“一挥而成”。

造句

1、妈妈一写文章一挥而就,我看了自愧不如。

2、今天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用一挥而就造句。

3、他拿起笔,蘸饱了墨,一首七律,一挥而就。

4、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5、那首诗是苏轼一挥而就写成的。

以上内容参考

一挥而就的意思 成语一挥而就的意思

1、一挥而就,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huī ér jiù,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2、近义词: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轻而易举。

3、反义词:千锤百炼。

4、成语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一挥而就的意思

一挥而就的分别用在两个动词“挥”和“就”的前面,表示(前一个)动作很快产生了结果;而:连接词,这里表示承接关系;就:成功,完成。一挥笔就写成了。形容书写、作文、绘画等思路敏捷或笔法娴熟。

读音:[yī huī ér jiù]

引证:唐·杜牧《浙江西道观察使崔郾行状》:言讫,军士齐民,云锸雨杵,一挥立就,令行恩结,有如此者。

例句:他接过作文题目,略加思索,提笔在手,一挥而就。

近义:倚马可待 倚马七纸 援笔立成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下笔成章 挥笔如飞

反义:江郎才尽 索尽枯肠 千锤百炼 一笔勾销

一挥而就的成语故事:

公元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题目是评论当时的政治问题,文天祥作文时连草稿也不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一口气就写完,监考官王应璘见了,大吃一惊,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个人才,被宋理宗钦定为状元。

一挥而就造句:

1、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毛笔一挥而就写出了四个道劲有力的大字。

2、他想都不想,一挥而就,一匹马跃然纸上。

3、不过我总觉得,凡是写起长信来一挥而就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得不好。

4、记者发现,每一次的挥墨泼毫,周锐都是舒纸染翰,一挥而就。

5、写几个字有何困难?待我一挥而就!

6、她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7、成功的论文无法一挥而就。

一挥而就的意思解释

答:

挥:挥笔;就:成功。一挥而就的意思是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挥而就这个成语出处于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一挥而就的成语结构是偏正式,感情色彩是褒义词,经常作为谓语和定语。

一挥而就可以造句为:只看大师拿起笔,一挥而就,春联就写好了。

我给本地的报纸写文章只用半小时就可一挥而就。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挥而就的,但它可以帮助你在有组织有整理的路上进一步。

一挥而就什么意思 一挥而就解释

1、一挥而就,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huī ér jiù,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出自《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

2、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 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一挥而就是什么意思,"一挥而就"的汉语

一挥而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huī ér jiù,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近义词】:一气呵成、轻而易举

例句:

1、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毛笔一挥而就写出了四个道劲有力的大字。

2、那首诗是苏轼一挥而就写成的。

3、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4、他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虾便跃然纸上。

就是此人很有才华,才思敏捷,写文章速度很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