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句子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诗人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古诗人

搜索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一、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二、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今存诗400馀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王安石是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先应该弄清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八大散文家。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欧阳修,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爷仨,曾巩,王安石。可见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是北宋的家,改革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临川人,在文学上有突出的成就,其诗丰神远韵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号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等书存世。

是。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历史上杰出的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帝国首相、。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床八大家是指在唐宋时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八位散文名家。他们是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史上合称唐宋八大家,这是后人对这八个人的文坛的一种认可。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是的,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王安石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历史上的文学家,改革家,曾官至宰相,在北宋神宗时期进行了变法运动,但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纷纷阻挠,最终变法失败,王安石也被贬官。

对,王安石是我国宋朝时期家文学家诗人散文哲学思想家,被世界历史公认是我国十一世纪的伟大的改革家,他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他是我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他提出的改革危害了大部分地主以及富豪的切身利益,故而在宋仁宗的,司马光接任丞相后,全盘否定他改革事宜,结果宋朝虽然富裕,兵少将微,很快灭亡。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散文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王安石是其中之一。王安石不仅是的文学家,更是推行变法运动的伟大的改革家,被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时王安石还是一个家。

王安石是什么之一?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不仅是诗人,他还是北宋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及杰出诗人,与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合称“唐宋八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